香港马会开奖结果 记录 > 德育之窗 > 德育动态 > 姝f枃

【南方日报】中山大学不在中山?许多人还不知道——31年前与中大

鏉ユ簮锛毼粗   銆浣滆咃細admin娴忚娆℃暟锛 娆°銆鍙戝竷鏃堕棿锛2018-12-23 17:59

  【南方日报】中山大学不在中山?许多人还不知道——31年前中山与中大创办了这所学校! - 中山大学新闻网【南方日报】中山大学不在中山?许多人还不知道——31年前中山与中大创办了这所学校!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2017-06-12第AC01版

   作者:赵威 黄煜升

   编辑:蔡珊珊

   发布日期:2017-06-12

   阅读次数: 【开篇语】 中山,古称香山。1879年6月,年仅13岁的孙中山跟随母亲从这里出发前往夏威夷岛,经过澳门走向世界。百余年沧海桑田,曾经被誉为广东四小虎的伟人故里,一度以全省1%的土地,2.7%的人口,创造了占全省4%的生产总值,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座社会和谐、经济发达、环境优美、民生幸福的现代化城市。 93年前,孙中山先生亲手将广州地区实行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多所学校整合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历经多年发展,如今中山大学已经成为华南最高学府,1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世界前1%。 中山与中山大学,因孙中山而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31年前,值孙中山诞辰120周年之际,中山市携手中山大学创办了中山第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府——孙文学院,然而两者的合作仅持续了9年。中山大学不在中山,也成为许多中山人埋藏在心中的遗憾。 今年6月6日,中山市委书记陈如桂会见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时,双方均表示要推动全方位、深层次合作,中山大学将向中山输出人才、输出技术、输出新型研发机构。回溯过往百年,中山市与中山大学有哪些深厚的历史渊源?站在新的起点,中山如何与中山大学共同打好中山牌?围绕上述问题,从本期起《南方日报·中山观察》将推出中山与中山大学那点事儿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多年以后,终于等来中山与中山大学深入合作的消息。很遗憾当年在中山没能拿到中山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书,希望我的孩子能完成我的心愿。6月7日下午,从中山学院毕业多年的张冲在朋友圈感慨地发出了这条信息。 31年前,值孙中山诞辰120周年之际,中山市携手中山大学创办了中山第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府——孙文学院。在改革开放初期,孙文学院为中山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了大量人才,然而两者的合作仅持续了9年。 6月6日下午,中山市委书记陈如桂会见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双方表示,要在新起点上推动全方位、深层次合作,中山大学将输出人才、输出技术、输出新型研发机构。时隔22年后再牵手,具有深厚渊源的双方将如何共同擦亮中山牌? 中山学院的前世今生 一方是伟人故里,另一方是伟人亲手创办的名校,中山市与中山大学因孙中山而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在过去近百年间中也有千丝万缕的交集。但若谈及双方曾经有过的最紧密合作,必然绕不开31年前的那场合作办学。 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令中山对人才倍加渴求。公开资料记载,上世纪80年代初,一批中山籍华侨倡议中山市与中山大学合办高校,海内外热心教育的人士在1984年成立了筹委会。 198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在中山市委、市政府、中山大学及海外华侨的鼎力支持下,这一年10月中山大学孙文学院正式成立,成为伟人故里第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府。 资料记载,孙文学院成立第一年只设中文系、英语系、管理系3个专科专业,三年制,且只招收中山本地生源。在此之后,孙文学院陆续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化学、食品包装、农学、文秘、旅游英语、工商管理等专科专业,基本形成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大学。 对于许多中山人来说,读孙文学院更大的意义,在于可以获得中山大学毕业证书。在报考时张冲还特意咨询过学校关于证书的事情,得到的答复是:在孙文学院成绩合格修满规定学分者,可由中山大学颁发专科毕业证书,内芯注明在孙文学院学习,毕业后由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办法自主就业。成绩优秀的学生经考核合格者可升入中山大学本科班对口专业学习。 这是一所在改革开放号角的激励下成长起来的高等学府,为中山改革开放初期的高速发展培育了大量的人才。但因为多种原因,中山大学与中山市的合作于1995年终止。当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山大学孙文学院独立建制,并更名为中山学院,实行省市共同领导、以市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 张冲当年报考时,家里人希望他能往中山大学的本科班努力。但在他入读那一年,孙文学院更名为中山学院,他因此没能拿到中山大学颁发的专科毕业证书,也无法入读中大本科。张冲坦言,办学模式的改变确实对他那一届的学生造成影响。毕竟,如果能印上‘中大’名字,毕业证书更有分量。 2002年5月21日,中山市人民政府与电子科技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同年12月6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正式挂牌成立,掀开了中山学院办学史的新篇章。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授、中山市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申群喜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山大学,在孙文学院也工作过,对两所学校都有深厚的感情。他认为,中山与中山大学的合作虽然只维持了9年,但在此期间中山大学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日后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如今中山学院仍是中山第一学府。它从最初的专科发展到现在的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从只招收中山本地生源发展到面向全国招生,这些都离不开中山大学的功劳。申群喜评价道。 小镇的中大视野 孙中山创办的大学不在他的家乡,这是深埋在许多中山人心中的遗憾。时至今日,在中山本地许多论坛,仍有讨论这一主题的帖子。 但事实上,合作办学模式的停止,并不意味着中山与中山大学再无交集。这些年两者在另一个领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通过深入对接,中山大学与古镇在社会治理、产学研方面展开合作,成为相关领域的典范。 社区学院的兴起,源于古镇镇在2010年11月召开的一次会议——古镇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会议。当时,有人指出古镇人民有钱花,没文化,应该借鉴国内外城市的经验,开办社区学院或社区大学,以此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巧合的是,当年中山大学有一个社区教育研究课题组到古镇调研,双方一拍即合。社区大学于是在双方的反复洽谈、论证中酝酿而生。 古镇社区学院院长李启志经历了社区学院的许多重要建设过程。他回忆,自2011年开始,古镇镇政府向中山大学购买服务合办社区学院,免费向学员提供教学服务。一个小镇常年邀请中大专家给普通老百姓免费讲课,这在当时看来是非常超前的举措,大大拓展了新老古镇人的视野。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社区学院每年服务人数超过2000人,当中还有不少是外国人,这一模式也成为国内基层社会治理的典范。目前我们比较苦恼的是学生学习热情太高,但教学场地的容量有限。许多学生来了就不愿意走。李启志告诉记者,今年古镇社区学院春季学期开设19门课程,招生首日报名人数就将近600人,创下历史新高。 古镇社区学院开办一年之后,中山大学与古镇的合作,延展至产学研领域。 2012年,古镇镇与中山大学签订一镇一校实施计划,提出搭建中山大学(古镇)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平台,建立一支专注于LED照明技术领域、以高校专家为首的高素质研发队伍,重点专注于智能照明的控制系统、光学、散热、材料及系统集成应用等领域的研发。 古镇镇经信局副局长何兆钿告诉记者,研究中心积极为古镇及周边企业开展研发和检测服务,共计申报并承担市级科技计划项目4项,参与申报省级重点或重大科技项目2项,通过申报各类科技项目引入各级资金扶持共385万元。 据介绍,目前研究中心已经跟古镇40多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并开发出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ALI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该系统为集LED照明、环境传感器采集和智能照明控制于一体的系统解决方案,可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之中。 因为中山大学的介入,古镇人有了更广阔的国际视野。从中国灯饰之都迈向世界照明产业之都的梦想,或许从那时起就播撒在许多新老古镇人心中。 日趋白热化的引智之争 与中山停止市级层面的合作后,中山大学先后在珠海、深圳发展分校,截至目前已经形成三地五校园的新格局。但反观中山的高校建设,却成为其多年来的发展之痛—— 2012年11月,中山市人民政府与澳门科技大学签约决定合作办学。因为多种原因,该项目至今仍未有实质性进展; 2014年,中山市教体局又开始和英国、德国的高校联系,希望引入世界排名靠前的理工科学校。经过2年多的沟通,直至今年1月9日,中山市政府才终于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签订正式合作办学协议。在高校建设停滞不前的几年间,中山的周边城市却进入了提升城市学历的快车道。今年以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是悄然在珠三角打响—— 以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正在通过更高水平的高校建设,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目标进军;力推改革创新的佛山、东莞、惠州、珠海等城市,也纷纷展开了一场以十年为尺度的办大学竞速。 发力高等教育,对于中山而言无疑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6月6日下午,市委书记陈如桂会见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双方表示要在新起点上推动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共同擦亮中山牌。 陈如桂表示,无论从历史传承还是现实需求来看,中山加强与中山大学的合作都十分必要。迎接新一轮创新大潮,中山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必须补齐人才资源不足的短板,也要善于借助周边创新高地和著名高校的辐射带动。中山希望中山大学这样的高等学府进驻中山,推动人才培育、协同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全方位的合作,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新平台、新亮点、新增长极。在助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中山在加强社会治理、建设精神文明等方面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陈春声认为双方合作大有前景。他表示,中山大学非常珍惜与中山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将与中山市携手,按照输出人才、输出技术、输出新型研发机构的要求,在新的起点上共创辉煌。接下来双方要加强对接,确立合作框架,尽快推动合作计划落地实施。 时隔22年,伟人故里与伟人创办的名校终于再度握手。这一次,双方既有9年合办高校的经验,又有7年合作产学研与社会治理的基础。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背景下,双方的合作有了更大的遐想空间。张冲等老一辈中山人多年的遗憾,或将在可以期盼的未来成为过去式。 原文链接: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7-06/12/content_7644570.htm



         

上一篇:我校开展“校园之星”评选活动
下一篇: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第四届年会在我校召开-山东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3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