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马会开奖结果 记录 > 德育之窗 > 安全教育 > 姝f枃

【香港文匯報】陳新滋:優化CEPA制度安排 消除科研合作藩籬 - 中

鏉ユ簮锛毼粗   銆浣滆咃細admin娴忚娆℃暟锛 娆°銆鍙戝竷鏃堕棿锛2018-12-23 18:02

  【香港文匯報】陳新滋:優化CEPA制度安排 消除科研合作藩籬 - 中山大学新闻网【香港文匯報】陳新滋:優化CEPA制度安排 消除科研合作藩籬 稿件来源:文汇报2015-09-17第A41版

   作者:趙鵬飛 胡若璋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5-09-17

   阅读次数: 在許多人看來,內地豐沛的科研項目及資金,和香港聚集全球高級科研人才的優勢,是互補性極強的共贏合作。但從目前合作現狀看,成果不盡如人意。「香港和內地合作的聚合優勢效應還沒被充分釋放出來,主要原因是香港科研人員的積極性未能被調動起來。」全國政協港區委員、國際知名科學家陳新滋的看法可謂一針見血,「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從現行的科研經費、科研設備管理和香港科研人才收入的稅收繳納問題上入手,利用CEPA補充協議進行更優化、更合理的制度安排。」在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他言辭中肯地為解決上述問題開出一劑良藥。今年6月底,卸任香港浸會大學校長一職的陳新滋院士,7月份便加盟中山大學,在廣州開始一段新的人生歷程。受聘儀式上,他借用晚清名臣曾國藩寫給其弟的一副對聯剖白心跡:「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重新回到少年時代學習的校園,我希望自己能像從前一樣,多向一起工作的同事學習,再多讀一些書。」接受專訪時,這位半個世紀前曾就讀於中山大學附中的科學家,顯得認真而淡然。陳新滋是中科院院士,亦是蜚聲國際的有機化學專家。治學上數十年如一日的專注和執着,讓他在均相不對稱催化氫化反應、手性藥物合成及新型高效的手性配體及催化劑等研究領域,斬獲了旁人難以望其項背的科研成果。自2013年擔任第十二屆全國政協港區委員後,他繼續發揮科學家特有的治學精神,積極為香港和內地的學術交流、科研合作建言獻策。積極發揮港區委員雙重作用今年全國兩會上,陳新滋牽頭聯合多名全國政協港區委員,就長期制約兩地教育、科研無縫合作的問題,包括「香港高校在內地辦學」、「香港科研儀器設備運送內地需繳納高額關稅」、「內地一般科研項目的經費不能轉移到香港使用」等,提交了針對性極強的提案。「香港高校有其獨特的國際聯繫優勢,應在擔任橋樑角色上更積極地與內地在教育科研方面進行跨文化、跨領域的合作,借此發揮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流中心的作用。」陳新滋告訴記者,香港自回歸祖國後,兩地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取得不少成績,但仍未能充分發揮兩地的聚合能力。「如果在合作機制上進行優化,兩地科研優勢的聚合效應會得到更為顯著的釋放。」他舉例說,香港的教授本來在香港就擁有科研實驗室,當申請到一個內地科研項目,就要面臨兩種選擇:一是在內地重新建立科研實驗室,可是把香港的科研設備搬遷到內地,就需要按照進出口規定,繳納高額的關稅;二是利用香港現成的實驗室,但內地的科研經費就不能被批准使用。「很明顯,這兩個選擇不僅會造成資源的重複和浪費,也常常讓香港的科研人員望而卻步。」陳新滋說,橫在兩地科研合作之間的藩籬不止這些。籲CEPA補充協議豁免安排按照現有規定,香港科研人員在內地工作183 天以上,就要在內地繳納全額的個人所得稅。「這樣一來,這些在兩地科研合作中盡心盡力的科技工作者,在經濟上就要作出較大的犧牲,因為香港的薪酬收入也需要計入全部收入,而在內地需繳納個人所得稅。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一些學者的積極性。」陳新滋坦言,以前香港的同事來內地開展合作、交流,更多的是一種無償的義務勞動。為了盡可能保護研究人員的積極性,香港的校方只好承擔這部分稅費。「香港的學校並不存在很強的責任和義務來做這個事情,因為學校本來就給這些同事支付了薪水,同事做他的科研也是分內之事。但是要多付出一部分稅收的話,學校就寧願不開展這些合作,減少不必要的麻煩。」陳新滋說,這樣的直接結果,就是削弱香港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合作意願。當記者追問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時,陳新滋思考了一下,很認真地對記者說,在哪裡獲得報酬,就應該在哪裡完稅。「最好的辦法,是在CEPA的補充協議裡,就兩地的科研和教育合作,做一個合情合理的豁免安排。畢竟,只有完善優化的制度安排,才是所有問題最好的解決之道。」籲內地多設獎學金吸引優秀港青近年來,香港高校狂攬內地省級「狀元」的新聞依然層出不窮。香港高校非常看重內地的「狀元」,但是香港的尖子生少有前往內地高校。陳新滋坦言,這種現象的產生有其歷史原因。早前內地高校沒有對香港學生開放,隨着改革開放的逐步發展,也有不少香港青年赴內地求學。針對如何加強香港青年北上求學的意願,陳新滋則說:「給最好的條件,去吸引最優秀的學生。」陳新滋告訴記者,近年香港頻頻用高額獎學金吸引內地優秀學生,從以前的50萬到現在的更多,外界聽起來會覺得這是一筆巨額獎學金。實際上,這個獎學金額度也只夠這些學生在香港免費讀完大學。回憶起自己的求學時光,陳新滋坦言也享受過獎學金帶來的福利。心懷感恩的他,最近捐出一百萬元給當時給予自己獎學金的機構。培養行業精英 推動社會發展陳新滋耐心細述,這樣的獎學金機構就是專門服務一些相對優秀的學生,希望培養學生成為各行業的精英領袖。培養越多這樣的人才,對社會的推動就越是顯而易見。他表示,在剛剛過去的暑期,兩地青年尤其是青少年學生的交流非常頻繁。在他看來,對教育界而言,為加強兩地青年的交往,拿出更多的獎學金,吸引香港更多、更好的學生北上,也是一種十分必要的交流工作。「不是說最好的學生,將來就一定能成功。這個不一定,會有自己的變化。但是不能否認,最好的學生,成為優秀人才的幾率更大。」陳新滋說,假如用這個基礎來吸引香港最好的學生,給他們提供最好的教育,使其有個較長周期認識祖國。將來畢業後,不管他們回不回香港,他們都是香港人。屆時他們的影響力,就類似現在畢業於哈佛、斯坦福的香港優秀學子對於香港社會的影響。「內地的清華、北大、中大這些有能力的高校,應設置高額獎學金,提供最好的條件,來培育這些優秀青年,從而發揮優秀港青對於香港整個社會的積極影響。」「有幸搭乘廣東『高教東風』」今年4月,廣東省公佈未來三年將投入50億元改善高等教育。就在陳新滋受聘於中山大學的不久前,以中山大學為首的7所高校入選廣東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陳新滋的加盟,意味着中山大學的藥學學科創新平台將在國際藥學研究領域佔有一席之地。而對於廣東省的巨額資金投入,陳新滋在樂見其成的同時,希望能為廣東高校建設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今年6 月30 日,我在香港浸會大學的任期一到,還沒來得及給自己放假,數日後便回來內地任職。也很幸運能趕上這一輪『高校教育東風』。」繼而他告訴記者,20 多年前在台灣看到的一份報告指出,從發表的學術文章來看,當時大陸的整個研究加起來都比不上台灣,香港也不能與之比擬。「今日之中國大陸,相當了不起。」陳新滋續說,國家學術研究如今在全世界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些年政府不斷的資金投入,用優秀、完善的科研配套吸引海外人才的積極回歸。陳新滋直言,生於境內、成才於境外的他,此前未能在內地工作,主要是擔心自己的研究領域沒有用武之地。現在,內地的形勢有了很大變化,大批高素質人才踴躍回國,投入研發。他認為,正是因為有政府做主導的經濟投入以及研究經費支持的吸引,不少教授、學者回國的意願很高。同時,他也指出,內地亦尚有值得改善之處,諸如完善、升級高級人才的生活配套,進一步實際為高素質人才解決家庭人員的「後顧之憂」等。原文链接:http://trans.wenweipo.com/gtob/pdf.wenweipo.com/2015/09/17/a41-0917.pdf



         

上一篇:我校开展“校园之星”评选活动
下一篇:我校召开中层干部会议 部署2014年工作-山东工商学院-Shandong Te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302号